培训学院

干洗行业当年是如何清洗布草的

“布草”是我们对社会服务业所使用公用纺织品一类用品的统称。不过这个称呼被全行业共同接受和认知仅是近几十年的事。




过去,这类公用纺织品衣物在各地的称呼各不相同,有的称作“白活”,有的称作“行(读hang)活”,有的则称作卧具,还有的称作团体活等等。其实“布草”一词约有百十来年,最早源自港澳地区用于称呼公用纺织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外合资酒店的逐渐开办才传入内地,最后形成了洗染行业的共识。


早期国内旅店业使用的卧具大多都自己洗,具有一定档次的宾馆酒店才开设有像样的洗衣房。但也有一些略具规模的旅店会把这些卧具委托给社会上的洗衣坊洗。后来,铁路客运的卧铺卧具也进入了这个系列,于是逐渐就出现了专门为旅店、卧铺车厢和医院服务“洗白活”。主要是洗涤床单、褥单、被单、枕巾、枕套等等。那时还没有被罩一类的东西,被子和褥子都要拆开洗涤,然后重新缝制。由于洗白活的品种虽然相对简单一些但批量相对较大,于是渐渐地就形成了洁希亚的专门工艺。并且形成了一套专门的操作方法和创制了一套相应的专业工具与设施。


打蒸锅


不论洗什么样的衣服必然要使用一些热水,洗白活就更需要使采用热水。拉风箱烧热水就成了小徒弟的专职。不过这还不是最艰苦的活儿,整天去井里打水挑水才是新进门徒弟的差事。后来有条件的洗衣店安装了压水机,徒弟基本上不必挑水了,改成了整天压水。


人所共知,洗白活需要的热水量很大,人工烧热水根本就供不上使用。怎样才能把白活洗得又白又干净呢,于是“打蒸锅”应运而生。


洗衣坊用于打蒸锅的大铁锅很大,直径有一米多。上面安放着一个没有底的大木桶圈,足有一米多高。大铁锅里烧着配好的肥皂碱水,锅里还安放着一个木制的蓖子。白活取回以后先把它们理顺,每两三个床单(或是被里等)一组。在已经准备好的热肥皂碱水中浸透然后拧成一把,大约一尺多长三四寸粗细的样子。这个过程叫做“打把儿”。把打好的把儿像垒砖一样紧贴着木桶内壁整齐地码放在锅里的蓖子上。正中间留了一个直通上下约有碗口粗的通道。待把木桶内的空间码放满了以后,上面盖上干净的白单子和棉被。这时徒弟开始紧拉风箱烧大火,这个打蒸锅的初步过程就算是告成了。


大火烧上将近一个小时,木桶里的所有单子都已经蒸透,同时所有的单子也被滚烫的肥皂碱水再一次浸透。这时,高高的木捅顶上不但胃着浓重的蒸汽同时还涌出了密密麻麻的肥皂沫,蒸锅就可以打开出锅了。这样的一组蒸锅可以装上二三百条单子,出锅以后取出单子就要进行手工搓洗的过程。


搓大桶


过去洗衣坊所有的活儿完全都是手工操作,最为关键的的白活洗涤过程自然也不例外,经过打蒸锅以后的单子已经热的烫手,这时正是手工搓洗的最好时机。搓洗时使用的也是一个大木桶,将近六七十厘米粗细也有一米来高,里面放着一个硕大的木制搓板。那搓板有一尺多宽,一米多长,四五厘米厚,搓板的沟槽也有半寸多深,足有几十斤重。由于常年浸泡在水中,那搓板从来不会漂浮起来,乖乖的呆在木桶里。操作者就在这种木桶中通过大搓板搓洗单子。而投水漂洗的过程亦如搓洗时一样,也是使用同样的木桶和搓板。但每个投水的大木桶里都有一根水管子不断地往桶里注入清水,同时把那些已经浑浊的水慢慢排出去,这称作“流通水”。


为了提高劳动效率,搓洗和每次投水漂洗采取一人一个岗位的流水操作方式。由一个人负责搓洗,三个人负责投水漂洗。这种手工搓洗和漂洗的过程就叫做“搓大桶”。因为操作场地到处都是水,所以干活的人各个都穿着长筒胶靴胸前戴着胶布围裙。一天下来,操作者个个腰酸背痛疲惫不堪。冬季,搓洗的人虽然守着热单子不会受冻,由于温度太高当然不免汗流淡背。而从始至终都是使用冷水投水漂洗的人则是冷彻筋骨。到了夏季,投水漂洗的人倒是凉快了一些,而负责搓洗的人却是酷热难当大汗淋漓。甚至什么都不穿整日裸露着全身干活。


牛角桩和绞杠


搓洗和投水漂洗以后,各种单子己经洗涤完毕非常干净。接着就是如何把单子上面的水尽可能的绞拧干净,使其能够很快地晾干。


投水漂洗的最后一个人负责把单子重新打把儿,为下一步绞干水分做好准备。由于那时并没有脱水机,绞干水分要靠一个“牛角桩”和“绞杠”来完成。


牛角桩大多由废旧的房梁改制而成。大约有二三十厘米粗细,足有两三米长。下面的一半垂直埋在地下,另一半约有一米多露出地面之上,在上部横穿着一根几厘米粗的横杠。活像一个牛头的两只角,因此叫做“牛角桩”。立柱和横杠都是硬杂木制成的,而且经过仔细地打磨,表面非常光滑。干活时,还有一根大小很像擀面杖的绞杠,负责绞水的人把打好打把儿的单子绕在牛角装横杠和绞杠之间用力向后面拉紧,同时旋转着拧绞单子,于是大量的水分就被拧绞下来了。


经过绞拧的单子和如今经过脱水机甩干的单子不相上下,这时就可以上架子晾干了。有的单子使用的时间较长一些,经过这样一绞竟能够全然破碎。可见操作牛角桩绞杠的人真是练就了一身好功夫。为此,拧绞那些较为陈旧单子的时候他们一定要悠着劲儿。


洗衣坊的晾活架子




所洗的各种单子经过绞干以后就要去室外晾干,洗衣坊的晾活架子非常有特色,每组晾活架子由三根立杆组成,牢牢地栽在地上。中间一根是主杆两侧是副杆,最早主杆和副杆都用的是衫篙,后来改成了十厘米左右的钢管。三根杆子至少有五六米高,甚至有的更高,它们排列成一行大约相距有十来米。主杆的顶端固定着滑轮,用它好把晾衣绳拉起来。晾衣绳的中间用一根绳子拴住,向上正好穿过主杆上面的滑轮,以便通过滑轮拉到高处,晾衣绳的两端各栓着一个铁环铁环套在副杆上,这两端的铁环可以使晾衣绳沿着副杆上下滑动。当晾衣绳夹满了单子时就可以把晾衣绳提拉到高处了。


这种晾活架子大多由两三组或更多的组成一个方阵一方面能够扩大晾活量,一方面便于把晾活架子之间相互支撑固定。


操作时需要三个人相互配合,一个人负责把拉绳用力拉到杆子的高处,另外两个人各使用一根带有叉子的大竹竿推动副杆上的铁环逐渐升高。晾满了绳的湿单子足有二三百斤重,虽然三个人同时操作一起往上连推带拉,仍然需要棒小伙才能干的了。晾衣绳拉到高处以后被牢牢地拴住,固定在主杆的下面,这一根就算是完成了。每组晾活架子都有三根绳子,分成高、中、低三层。这样一组晾活架子可以晾晒好几百个单子。


最值得称道的是晾衣绳的结构。晾衣绳一般使用质地非常好犹如手指粗细的棉线绳。为了防止绳子把洗好的单子污染,新买的绳子在使用前一定要经过肥皂碱水的煮练,直至没有任何浆性才能上杆。不然,晾干的单子上就可能留下黄色的印子,那是绝对不可以的。晾衣绳采用两股相互绞在一起,但彼此并不是绞的很紧,看起来松松垮垮的。不过,这个松紧程度却非常有讲究。那两股绳子的缝隙正是晾晒单子的夹紧扣。而每个单子只需要夹住两三个角。当所有绳子的缝隙都夹满了单子以后,那晾衣绳正好变得极其紧实,所有的单子都被绳子牢牢地夹住。晾衣绳挂在五六米的高空,只要不超过八级大风所有的单子都不会被刮掉下来。尽管北方春天风干物燥大风频顾,洗衣坊高高的晾活架子上挂满了啪啪作响的白单子,却能无一脱落可谓一绝。


“打蒸锅”随着热水锅炉和蒸汽锅炉的使用,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就逐渐地消失了。“搓大桶”也在国内能够生产半自动工业洗衣机的五六十年代被取代。就在同一时期,“牛角桩”和“绞杠”也在那时候被脱水机所取代。全国的洗染业在五六十年代前后逐渐完成了生产机械化的技术改造和进步。完全靠手工生产的状况已经不复存在。而布草洗涤能够使用烫平机、烘干机进行轧平和干燥则相对要晚一些。所以,晾活架子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彻底被取代而消失。

上一篇:硬水洗涤织物中的危害性和处理方法 下一篇:为什么服装产品会形成色差?如何预防

最新资讯